雁门关外探“宝”记:牛粪里的循环经济密码
日期:2025-08-04 10:22:02
来源:山西广播电视台投资山西视频号
作者:
字体:
大    
中    
小
操作>>
日期:2025-08-04 10:22:02
来源:山西广播电视台投资山西视频号
作者:
字体:
大    
中    
小
操作>>
万头奶牛撑起产业兴旺,却也催生日产上千吨的粪污巨量。应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康磊:“如今这些粪污只要通过铺设的地下管道,就能直接输送到旁边的华新生物质公司进行高科技处理。”现代工厂密封发酵21天,牛粪在这里变废为宝,绿色科技在这里打造出环保之路。华新燃气集团生物质能源开发公司总经理曹玉东:“我们经过21天的中温厌氧发酵,主要产出生物天然气沼渣垫料、沼液。”
应县,打造吃干榨净的生物质能源循环经济全产业链,这不仅是年检9.6万吨碳的生态账,农民增收的民生账,更是可复制的山西样本,华新燃气集团同辉清洁能源公司党委副书记 总经理刘祺:“把产业链进行进一步的延伸,做成绿氨、绿氢、绿色甲醇等各方面的绿色能源,可以这样来说,它的产业链的延伸的潜力是非常大的。”看应县如何用智慧解锁牛粪里的“财富密码”,书写雁门关外的绿色传奇。雁门关外探“宝”记,牛粪里的循环经济密码,投资山西正在播出。
主持人曹俊:“应县地处雁门关外,广袤的土地,适宜的气候以及悠久的养殖传统,使这里成为了全国的畜牧业大县。那随着近几年规模化标准化建设的不断加速,目前应县的大牲畜存栏已经超过了6万头,一面是蓬勃发展的畜牧业为地方经济注入了强劲动力,但不可避免的也产生了大量的粪污,在传统的养殖业当中,畜禽粪污的处理一直是个难题,如果随意堆放不仅会产生难闻的气味,还会污染土壤和水源。不过现在在应县这些牛粪却走上了一条高科技的变身之路。”应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康磊:“我们应县全县奶牛规模养殖场达到21家,牛铃牧场就是其中一家。现在在牛铃牧场里面,目前的奶牛出栏量能达到一万头左右,每天产生的粪污就能达到(一)千吨以上,按照传统的处理方式,不仅需要耗费极大的成本,并且处理不彻底还会有污染环境的隐患。如今这些粪污只要通过铺设的地下管道,就能直接输送到旁边的华新生物质公司,进行高科技处理,这一方面为企业节约了成本,也实现了粪污全过程循环,达到了资源化的利用。”
提到应县,你可能印象当中是屹立千年的应县木塔,或者是媲美景德镇北方日用瓷都的美名,其实应县还有另外一个身份,那就是2019年被农业农村部列为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的试点县,这个名头可不是虚的,为了实实在在的推进这项工作,2020年的9月经过积极的招商引资,一个占地121亩,投资高达1.36亿元的生物质能源循环利用示范项目正式落地应县,而经过近两年的施工与调试,现在在我身后的这座现代化工厂,一场变废为宝的绿色革命正在这里日复一日的上演。主持人“曹总,来到咱们厂就看到这4个大罐后面的大球特别醒目,它们都是干嘛用的?”华新燃气集团生物质能源开发公司总经理曹玉东:“我们这4个罐主要是处理优然牧业的奶牛粪污资源,奶牛粪污资源先经过粗沙、匀浆、水碱酸化,再进入这4个二氧化发酵罐进行发酵,我们要进行为期21天的35度的发酵,主要产出生物天然气沼渣垫料沼液。”主持人曹俊:“产出量怎么样?”华新燃气集团生物质能源开发公司总经理曹玉东:“我们每年畜禽粪污的处理量大概是60万吨,产出生物天然气是460万(立方米/年),沼渣垫料大概是6万吨/年,沼液是51.7万吨/年,减排的二氧化碳大概是9.6万吨/年。”由牛粪变身的绿色天然气最终用到了哪里?答案是并没有进入寻常百姓家,通过燃气管网这些绿色天然气直接输送到了应县的陶瓷产业园,过去主要依赖煤炭的烧陶窑炉们吃上了清洁燃料,实现了传统产业绿色升级。除了绿色天然气粪污发酵后产生的沼液也是宝贝,沼液富含氮、磷、钾、氨基酸等营养物质,是一种优良的有机液肥,也因此剩余的沼液和沼渣被用于应县当地的盐碱地改良,农田灌溉以及有机肥和牛床垫料。主持人曹俊:“师傅我看这玉米长得真好,这就是咱们沼液还田的试验田是吧?”“是的”“亩产能增加多少?”应县南港村村民 邵文:“能增加一二百斤。”“相当于增加了几成产量呢?”村民“(增产)10%左右多点,收入一亩地能增加二三百元。”应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康磊:“ 2023年在省农业农村厅的支持下,应县获评全国绿色种养循环示范县,华新生物质公司作为实施主体,通过与山西农大进行合作,在我县探索沼液还田的应用新模式,一方面可以提高我们玉米地里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另一方面也使我们盐碱地的PH值得到了有效的降低,整体的玉米产量也能得到一个有效的提升。”主持人:“现在咱们试验田大概在我们应县有多少亩?”康磊:“通过前期的华新生物质公司,他们自己铺设沼液还田的管道,目前已经达到了20余公里,累计沼液还田面积已达到30多万亩了,能覆盖周边4个乡镇30多个村,目前有机肥施用量相比以往能增加约15%,化肥用量能够减少10%,相应的玉米增产能够达到10%。
主持人:“如果说把能源产业养殖业和种植业有机结合,只是应县生物质能源循环经济产业链当中的一环,那么在这里另一项创新就更具前瞻性了,用微藻“吃掉”二氧化碳。大家现在看到我身旁的这些烧瓶当中装着的就是微藻的藻种了,不同颜色深浅代表着培育的时间不同最浅的一天可能培育了三天,这些藻种都是经过基因改良、多维诱变、适应性进化等系列技术攻关,培育出的固炭微藻,而我手中的容器里就是这些微藻辛勤工作之后的收获,高纯度的食品级微藻蛋白粉,主持人:“杨工,全国沼气提纯后的二氧化碳都没有实现资源化的再利用,咱们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做这方面的研发的?”华新燃气集团同辉清洁能源公司生产管理部副部长杨晓伟:“我们是从2023年4月开始立项,2023年的7月份开始建设,10月份投入的藻种,在当年就产出了优质的食品级藻粉,经过第三方检测,藻粉里蛋白质的含量达到了62.5%/100g,超出了国家标准(58g/100g)的7.76%包括我们在2024年,也产出了食品级的藻粉,蛋白粉、蛋白质的含量达到了63%/100g以上。”主持人:“这些皂粉它未来会进入到哪些产品当中?整个产业您觉得它未来的发展前景如何?” 杨晓伟:“未来藻粉会进入保健品和高端的饲料,甚至是食品领域,把二氧化碳实现高值化利用,真正的把这个“废气”变成“黄金”。”
应县生物质能源循环利用示范项目全流程技术环节的打通,不仅标志着国内首次实现了生物固碳技术与生物天然气项目的耦合,还标志着国内首次实现畜禽粪污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吃干榨尽”,推动了生物质能源循环经济全产业链发展。未来,依托这一示范项目,华新燃气集团还将联合烟台大学建设山西省生物固碳研发中心,并且规划建设1000亩蛋白核小球藻养殖基地,实现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发展。主持人:“刘总,我们这两天在应县看到了咱们生物质能源循环经济全产业链,它其实是一种五位一体的可持续发展模式,我觉得它应该是拥有很可观的生态价值和社会价值。”华新燃气集团同辉清洁能源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刘祺:“您说得非常对,我们华新燃气集团对全省的畜禽养殖的废弃物进行过一个全面的摸排,走访了全省的农业大县,养殖大县,还有一些相关的厅局,获取了很多的数据和信息,从目前来看,全省畜禽养殖领域的粪污的产生量可能达到了3800万吨每年,如果是通过应县的这种生态经济循环的这种全产业链的模式去进行资源化再利用,那么全省每年可以产生沼气大概是21亿立方米,如果按照一立方米的沼气可以提炼0.6立方米生物天然气来进行计算的话,全省每年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产生12亿立方米甚至到13亿立方米的生物天然气,这个量还是很可观的,它温室气体减排应该可以达到2453万吨二氧化碳当量,是可以产生很大的环保效益。”主持人:“刘总,我们看到现在生物天然气它的战略价值其实在全球范围内是在不断提升的,包括我们现在说到的碳交易范围的不断扩大,其实未来生物天然气它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也会不断提高。”刘祺:“生物天然气现在在全球范围来说都是一种战略资源,它与生物柴油、绿色甲醇包括绿电这些战略价值都是等同的,特别是生物天然气在绿色降碳领域有自己独特的优势,一方面来说生物天然气具有减碳的属性,它在未来碳市场的不断的扩大,碳价定价机制的不断完善的情况下,是可以给相应的企业带来一定收益的,它会产生碳交易方面的收益,另一方面来说,生物天然气对于国际航运,还有零碳园区的建设等方面的领域也有自己独特的优势,我们后续有可能会把它做成生物LNG,甚至是可以跟省内丰富的光电,风电氢能资源相结合,把产业链进行进一步的延伸,做成绿胺、绿氢、绿色甲醇等等各方面的绿色能源。可以这样来说,它的产业链的延伸的潜力是非常大的。”主持人:“我们知道现在这个模式它其实是有很强的可复制性的,未来我们的推广计划会怎样实施呢?”刘祺:“我们现在考虑在晋北,我们有很多有优势的养殖大县,同时晋北还有大量的盐碱地,我们觉得这个地方是一个很好的结合的区域,那么同时我们在晋南有很多的猪、鸡这种养殖量也非常的大,我们认为在那个地方也可以通过这种形式来进行复制和推广,因为华新燃气的核心竞争力就在于全省一张网,我们有非常完备的遍布全省各地的燃气管网,同时华新燃气又是山西省燃气产业的链主企业,那么依托这个地位,我们也想把创新模式进行复制和推广,当全省的生物天然气的量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我们可做的事情就更多了,包括刚才我们说到的碳交易,我们还有遍布全省的LNG机的液化工厂,可以把生物天然气拿来进行液化,做成LNG之后,销售到港口这些地方,去产生它更大的价值。”
从千年木塔的沧桑古韵到生物质工厂的现代律动,应县用1.36亿元的投入换来了年减9.6万吨二氧化碳的生态账,换来了农民亩均增收200元的民生账,更换来了一套可复制能推广的循环经济样本,这不仅是雁门关外的一个产业奇迹,更是传统农耕文明与现代绿色科技碰撞出的璀璨火花。当牛粪里“榨”出清洁能源,当废气中“种”出营养藻粉,应县用一条闭环产业链证明,乡村的生态优势完全能转化为发展优势,而每一份被善待的自然馈赠终将以更丰厚的方式回馈土地和人民。